毛式中山裝是中山裝的改進版。毛主席總是穿這種中山裝,這種改良的中山裝在國外被稱為“毛裝”。
1956年4月13日,《北京日報》頭版披露了一則消息,中央政府將上海20多家一級服裝店集體搬遷到北京。15名熟練的工匠被安置在隸屬于中央辦公室特別會計室的服裝廠。為毛澤東設計服裝的田阿桐想到了中山裝。
這件衣服設計好后,毛主席非常滿意。隨著八大的到來,毛澤東穿上這件中山裝,照了一個標準像,放大后掛在天安門城樓中央。
1、起源不同
傳統中山裝起源的說法之一,是源于1919年孫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時,有一次帶著自己穿過的一套日軍軍服去亨利服裝店,讓裁縫把它換成“便服”。換上“便裝”后,還是有點像英國軍裝。
但在便服里,既不是“唐裝”,也不是“西裝”,所以店員給它取名為中山裝。當時的中山裝背部有一條縫,背部中腰有一條腰帶,前門釘著九顆扣子,上下口袋都有“胖裥”。
為毛澤東設計服裝的田阿桐看到毛主席身材高大魁梧,普通的中山裝很難很好地展現主席偉岸的身形,只好做了適當的改進。中山裝的領子比較窄。他根據毛主席的身材、風度和風采,大膽改進了原來的中山裝,命名為“毛式中山裝”。
2、款式設計上不同
中山裝的基本形式是:立領,四個帶筆筒形袋蓋的貼袋,袋蓋上有紐扣,前門襟有七顆紐扣,袖口有三顆紐扣,背后有腰帶和開衩。
20世紀20年代以來,中山裝的款式雖然有個別變化,但整體變化不大,主要變化是將七粒扣改為五粒扣。取消皮帶,切開背部;上口袋打褶貼袋改為平貼袋。
為毛澤東設計服裝的田阿桐,根據毛澤東的體型,將中山裝上方兩個口袋的封面改成了銳利的弧形,墊肩微微上翹,讓肩膀更加平坦柔順。領子變化最大,領口變寬,翻領變大變尖,徹底改變了扣喉的格式。
衣服正面寬,背面略寬,中腰略收斂,衣服的后片比前片長,袖子微抬,更加華麗。
大陸的簡化中山裝一般習慣上叫“毛氏中山裝”,因為毛主席穿這件衣服的次數比較多,影響比較大。標準中山裝的基本款式與“毛式”中山裝相同。毛式中山裝最大的特點就是簡化,比較圓潤,不太強調棱角,沒有收腰,比較休閑。
第一,標準中山裝袖口有類似傳統西裝的袖扣,據說象征三民主義,但毛氏中山裝一般沒有。第二,標準中山裝有明顯的腰身,比較適合體型較瘦,但是毛式中山裝不明顯。第三,毛氏中山裝的下口袋比較大。
總之,標準中山裝比較直,棱角分明,類似于軍裝,而毛式中山裝比較休閑,類似于便服。
其實毛主席也穿標準的中山裝,只是主席的性格比較隨便。除非是重要場合,他更喜歡穿寬松舒適的毛式中山裝,不喜歡棱角分明的標準中山裝。
1956年,服裝設計師田阿桐受命為毛澤東做衣服,想到了中山裝。但由于毛澤東高大魁梧的身材和普通的中山裝,很難很好地展現他的風采,必須進行適當的改進。
中山裝的領子比較窄。田阿桐根據毛澤東的身形大膽改進了原來的中山裝,這件衣服設計好后,毛澤東非常滿意。
八大召開。毛澤東穿上這件中山裝后,照了一張標準像,放大后掛在天安門城樓中央。此后,只要毛澤東在重要場合總是穿這種中山裝,這種改良的中山裝在國外就被稱為“毛裝(Mao-suit)”。
防塵工作服是需要做抗靜電處理的,主要采用滌綸類的面料做料子,透氣性一般如果在粉塵很多,遇到電火花的時候,容易引起爆炸火災,所以防塵工作服一般都具備防靜電功能的。防靜電防塵面料主要將導電纖維和滌綸經過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的。制......
...
"三合一沖鋒衣"顧名思義,它具備三種組合穿法,外套單穿、內膽單穿、"外套+內膽"組成起來穿。因其強大的多功能性而受到消費者的喜愛,"外套"由防水透氣性面料制成,材質稍硬,保暖性能差一些,但是內膽又彌補了保暖性與舒適性,"......
你可以用吹風機和輕拍的動作來拆散結坨的部分。具體步驟如下: (所需工具:吹風機) 1.首先將棉服平放在桌子上,用手拍打,把結塊的地方打松。 2.把兩個袖子相對拍,把袖子的棉坨拍松。 3.把吹風機轉到暖風。不把......
文化衫其實是一種可以DIY的服裝。文化衫是一種可以彰顯個性的服裝,它不分性別、年齡、貧富。只要你有一顆向往自由的心,不想被一些限制所束縛,文化衫可以說是風靡全球的文化品。文化衫的流行已經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,你可能沒有皮夾......
焊工工作服的標準與要求,在GB9448-88《焊接與切割安全》中4.2.2條有如下要求:4.2.2.1 焊工工作服應根據焊接與工作的特點選用。4.2.2.2 棉帆布工作服廣泛用于一般焊接、切割工作,工作服顏色為白色。推薦......
*五洲之星將嚴格保護您的隱私,請放心填寫